“钢铁脊梁”筑基现代工业新质生产力——我市积极推动黑色金属产业迈向“出色未来”
时间: 2025-04-08 07:39:54 | 作者: 钎焊铝合金复合材料
黑色金属产业是聊城的传统优势产业。当钢铁洪流在时代的熔炉中淬炼成金,黑色金属产业正以创新驱动为火种,为现代工业新质生产力筑基2025年的春风里,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产业跃迁,正在黑色金属产业链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蓝图上镌刻下聊城方案的崭新印记。
4月4日,记者在冠县富沃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各种钢材经过一道道复杂工序,变成各类金属制品。
“我们的主力产品为0.10.3毫米厚度的热镀锌板、热镀铝锌硅板等,企业具有国际领先的生产的基本工艺,选用优质冷轧钢原料,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远销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地。目前,订单已经排到5月底。”该公司副总经理吕保佳和记者说,公司今年新引进了国内首条超薄单机架六辊可逆钢板机组,投产后,可生产厚度仅0.07毫米的产品,比A4纸还薄,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富沃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取得的成绩,是我市钢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产品规格实现全覆盖,产品出口到东南亚、非洲、南美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多“明星产品”被用于海内外重大工程近年来,我市把精品钢板产业作为制造业强市的重要抓手,不断强优势、补短板、延链条,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钢板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前,业内涌现出冠洲、仁泽、瑞丰等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除了精品钢板产业,我市钢管产业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2800多家钢管贸易类企业,4个大型钢管交易市场,占全国三分之一的钢管年交易量,产品多达3000余种品类、1万余种型号在聊城,钢管产业形成了从钢管生产到深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以汇通集团、鑫鹏源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正钢管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代表,带动了周边众多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聊城通过强化招商、科学技术创新等举措,全力推动黑色金属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挺起“钢铁脊梁”。据统计,2024年,全市206家规上黑色金属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9.9亿元,同比增长4.7%;总利润36.08亿元,同比增长32.2%。同时,我市共有黑色金属产业强链延链补链项目7个,总投资8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3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2.5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黑色金属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全市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从2023年开始,我市依托板材、钢管两大产业,组建由聊城市投资促进局牵头的黑色金属产业链专班,大力开展产业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动黑色金属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通过招商引资,我市着力完善黑色金属产业链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层次地融合。其中,通过引进交科院检测技术公司等企业,聊城成功补齐交通护栏产业检测、热工设备等环节的短板,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我市还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链智能化水平。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培育,对恒泰金属、京派等企业实行专项督导,开展“现场把脉”和面对面指导。2024年,恒泰金属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组织我市黑色金属企业参加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转化培训会,邀请专家深度解析专利政策及转化运用,为企业解决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和转化运用难题,明显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为黑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促进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目前,聊城市钢管企业建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1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突破关键技术12项,重点企业形成主要专利89项。另一方面,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接,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企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
如今,在各方一起努力下,我市黑色金属产业正朝着更加“出色”的未来稳步迈进,为聊城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源动力。
2025聊城市春季“运河大集”暨临清市第十五届中华海棠园生态花海艺术节在魏湾镇中华海棠园盛大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