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凯发k8官方网站登入
凯发k8官方网站登入:党建铸魂强引领 标杆示范促振兴旺苍县龙凤镇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凯发k8官方网站登入    发布时间:2025-11-17 22:43:42

凯发国际k8官网登录:

  近年来,龙凤镇从始至终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将农旅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推动产业融合,激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共进,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收成这么好!多亏了镇上和村里的干部!”望着丰收在望的稻田,龙凤镇种粮大户陈大生难掩心中喜悦。今年盛夏,持续高温天气使他的两百亩水稻面临干旱威胁。镇村干部寻水源、租设备、多级提水……一套“组合拳”成功保住了这片稻子,也为农户挽回了经济损失。

  陈大生的经历,是龙凤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作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镇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根本遵循和强大引擎,通过筑牢组织堡垒、创新治理机制、推动产业融合,探索出一条以高质量综合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形成了组织强、治理优、产业兴、民心聚的良好局面。“抓作风就是抓发展,好作风就是战斗力。”龙凤镇党委始终将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推动一切工作的“先手棋”和“开山斧”,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强化思想教育、严明纪律规矩等举措,全方面提升干部队伍履职能力,以过硬作风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制度是作风的保障,管理是效能的基石。龙凤镇将完善制度作为转变作风、提升服务的核心抓手,通过精细化管理,把岗位工作职责明确到人,把工作规范落实到每个环节。从日常用电到公务接待,一套科学严谨、厉行节约的制度体系已全方面覆盖机关运行各领域,不仅提升了管理效能,更有力推动了党员干部作风的切实转变与服务效能的持续优化。

  为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龙凤镇深化党群连心“五个到户”机制,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坝坝会”等方式,实现全镇8个村联系服务全覆盖,切实架起党群“连心桥”。同时,全面实施“首问负责制”,坚持做到首问必负责、一盯到底,马上就办、事不过夜,推动镇村干部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作风正心顺,民心顺则事业兴。如今,在龙凤镇,敢闯敢干、担当尽责蔚然成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25年年初获评“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龙凤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里,仓库码放着整齐的粮袋,农机库停满了刚保养完毕的设备,诉说着今年粮食生产的亮眼答卷,也勾勒出园区秋冬时节的忙碌图景。

  “今年秋收特别顺利,我家五六亩水稻,靠机器大半天就收完了,第二天傍晚就从烘干仓里接出来水分达标的干谷子,一个多月的雨水天气也没影响粮食进仓!”站在园区烘干中心外,村民杨菊英脸上笑意盈盈,话语里满是对现代农业配套服务的认可。

  在园区的生产车间外,另一番细致场景同样暖心。龙凤村村民何本堤捧起一把大米细看,直说稻粒饱满,出米率高,米粒完整晶莹,今年不仅是丰收年,还是优质年!“秋收时我们根据田块的坡度和大小差异调配设备,小型机械日收40至50亩,微型设备日收10亩左右,全镇70%的水稻都靠机械化收割。现在收完了,我们正抓紧对农机进行保养检修,准备小春播种。”农机手万杨一边给收割机做润滑保养,一边向笔者介绍园区的秋冬农机管理计划。

  这份丰收的底气,不仅来自秋收时的“良机”助力,更源于全年“良种”“良田”的扎实保障。“我今年种的‘野香优’品种,亩产1100斤,5亩地比去年多收500多斤,现在卖粮时优质稻的收购价还高,算下来多赚了不少!”村民侯连翻着自家的卖粮账本,难掩增收的喜悦。

  龙凤村村委会副主任龚年青补充道:“今年全村总产量超130万斤,比改造前增产20万斤,这‘增产账’实打实落在了村民口袋里。”随着村里800多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完工,今年全村水稻种植培养面积从1000亩扩展到1200亩。

  聚焦“良种、良法、良机”集成应用,再加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的推进,粮食生产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从最终统计来看,今年全镇水稻亩产比去年提升5%-8%,总产增加近80万斤,这是科技兴农、政策惠农的共同成果。”龙凤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川拿出全年粮食生产数据报表,给出了一组振奋人心的结果。

  而这份亮眼的全年答卷,正是龙凤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发挥标杆引领作用的生动体现。

  “获评星级园区不是终点,而是推动产业提质升级的新起点。”园区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聚焦产业基地“全年管、四季抓”,是园区持续发展的核心抓手。今年以来,园区通过三大举措夯实生产基础,不仅保障了秋收丰收,更为秋冬管理与来年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标准化生产提品质。以“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片”为核心,依托川东北小麦集群轮作休耕、单产提升行动等项目,建成3个高标准百亩攻关田、2个千亩示范片,全年推行统一品种、统一作业规程、统一田间管理、标准化技术方案,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撑。

  基础设施强保障。围绕“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储得好”目标,全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余亩,配套小Ⅱ型水库5座、山坪塘250座、提灌站6座、蓄水池540口,修建排灌沟渠115.4公里,构建起完善的农田水利体系;新建50公里产业路,新增3座粮食烘干仓储中心,让“收得好”之后更能“储得优”。

  机械化作业提效率。培育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2支专业化农机服务队,购置现代农业机械20余台,组织农户开展“农机保养+技能培训”,让农业生产全年都有“科技范儿”。

  “接下来,我们会做好土地养护、良种选育、农机储备,争创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进一步擦亮‘金招牌’,明年在产业链延伸上再发力,让园区不仅是粮食增产的‘主力军’,更成为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长久引擎’。”龙凤镇党委相关负责同志对来年发展充满期待。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想带着乡亲们一起把肉牛养殖产业做起来。”在龙凤镇龙安村的青山大军养殖家庭农场,农场主赵大军看着牛舍里膘肥体壮的肉牛,目光坚定。

  2011年,回乡过年的赵大军敏锐地捕捉到家乡生态养殖的潜力。他毅然返乡,筹资金、学技术,创办了家庭农场。如今,他的“养殖—收购—销售”一体化模式日益成熟,不仅为我们自己所带来了年均40万元的净利润,成为当地知名的“牛司令”,更探索出一条联农带农的好路子。

  “我愿意帮乡亲们搭把手,共同致富。”赵大军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对于缺乏劳动力的村民,他吸纳土地入股或提供务工岗位;对于有养殖意愿的农户,他则提供从技术指导到市场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完全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赵大军的故事,是龙凤镇产业振兴画卷中的生动一笔。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禀赋,围绕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蓄水池”,如何让“蓄水池”满起来?龙凤镇给出的答案是:整合各村“三资”,成立“强村共进”公司,以公司为“轴心”,把各村的产业优势整合起来,形成了“公司+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从“各自为战”变成了“抱团取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粮油稳基、养殖富民、茶叶提质、水产增效”的发展思路,推动四大产业协同升级,让强村富民的“一池春水”持续涌动。

  稻虾种养产业的崛起,正是“抱团发展”的生动实践。“龙凤村、龙台村规划建设400亩稻虾种养示范基地,如今已全部投产,年产值可达200万元,20多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龙凤村党支部书记何志说。

  在粮油产业提质增效上,龙凤镇下足了“绣花功夫”。借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改、撂荒地整治的“东风”,大力实施“提质扩面”工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域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既保水稻产量,又能增收水产品。同时,以“龙凤出好米”为口碑基础,倾力打造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珑奉”,让好米卖出好价钱。

  在养殖产业方面,龙凤镇坚持“大户带动、散户跟进”的思路。一方面抓牢农业畜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帮助传统养殖户扩大规模;另一方面邀请农牧专家、养殖能手开展“手把手”培训以及全覆盖指导。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镇年出栏生猪超2万头、肉牛4000余头、家禽3万余只,已成为旺苍县重要的肉类供应基地;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15家,形成了“大户引领、群众参与”的养殖热潮。

  农旅融合,则为龙凤镇的乡村振兴增添了“新色彩”。该镇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打造出集田园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娱乐、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农耕文化园,让乡村资源有效转化为“增收资本”,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内生动力。

  “大妈,您的血糖值略微偏高,咱们调整下用药方案,日常饮食也要多注意控糖控盐。”在龙凤镇人民村,家庭医生团队正开展“健康敲门行动”,为高龄老人送上细致入微的健康服务。

  这暖心一幕,正是龙凤镇将民生“关键小事” 当作政府“头等大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龙凤镇党委政府从始至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谋划工作,聚焦群众需求补短板、强弱项,用实干交出民生答卷。在就业增收方面,该镇充分的发挥较场劳务专业合作社作用,吸纳701名社员加入,与32家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去年累计派工645次,帮助社员创收227.4万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端稳“就业饭碗”。全面落实民生政策,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6518人,2364名特殊人员全部参保医保;全年发放临时生活救助272人次,为困难群众撑起“保护伞”。此外,还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30人,就业创业培训65人,全年累计安置就业96人,让更多群众实现“就业有门、增收有路”。

  以“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平安幸福”为目标,龙凤镇全面加强社会安全防控,以“网格+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抓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去年以来,全镇共开展安全生产检查35次,组织安全生产各类培训4次,开展消防、山洪危险区避险、森林防灭火等应急演练6次,实现辖区安全生产“零事故”。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上,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助农除废增收。针对辖区内12家规模养殖场,逐一制定粪污处理升级方案,通过配套“沉淀池+氧化塘+干湿分离机”一体化处理系统、粪污储存罐和输送管道等,实现粪污收集、处理、转运全流程闭环管理。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新建的有机肥厂,将处理后的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年供应周边稻田、果园等农业种植基地约5000吨,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为农户节省化肥成本。

  一个个扎实的民生工程,一项项暖心的惠民举措,最终汇聚成百姓脸上满意的笑容,共同托举起龙凤镇群众稳稳的幸福。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站在新起点,龙凤镇将进一步强化实干工作导向,落实从严工作要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全力抓好示范,全面创先争优,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上一篇: 【山东新闻联播】聚集聊城:废水再生运用 “用水大户”一年省下270万元 下一篇: 附近隔油池:餐厅的 “排水守护神”解决油污排放难题

凯发k8官方网站登入电 话
凯发k8com地 图
凯发k8官方网站登入分 享
凯发国际k8官网登录邮 件